张应镇 - 基本介绍
沿革清代,东青杭、西青杭、阎家屯、朱郭刘、任家庄、大朱戈、大河流、王子山、王家兰、小埠头、大埠头、白庙子、高山沟、大草泊、小草泊、西官庄、梁家屯、史家屯、西安家沟、东安家沟、河流史、河流董、河流孟、臧家庄、西洋河崖等26个村属高密县。赵家岭、赵家庄、曲家庄、周家小庄、大孟慈、龙王庙、高家庄、南于家村、染坊庄、陡岭后、石崖子等11村属招贤乡,其他村属济实乡。1911年(宣统三年)到民国初期,东青杭等26个村庄仍属高密县,赵家岭等11个村庄属邞城区,其他村属宝华区。1929-1044年,宝华区并于第五区,邞城区并于第六区。1945年解放,1947年大部划归胶河县,属朱郭区,东安家沟、河流史、河流孟、臧家庄、大埠头、小埠头、白庙子、西洋河崖等8个村属临洋区。1953年划归胶县,朱郭区改为第十六区,临洋区改为第十三区,前芦、后芦、前官庄3个村属十五区。1955年分属临洋、胶河、沙河区。1958年9月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张应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张应镇。
区划2002年,张应镇辖东张应、西张应、赵家庄、曲家庄、院后、寺西、寺前、集南头、大朱郭、大河流、朱郭刘、王子山、王家兰、阎家屯、东青杨杭、西青杨杭、大草泊、小草泊、西官庄、梁家屯、史家屯、赵家岭、周家小庄、东安家沟、西安家沟、高山沟、辛屯、河流史、河流董、白庙子、大埠头、小埠头、前小河崖、后小河崖、西洋河崖、臧家庄、河流孟、前芦、后芦、前官庄、宋家庄、大孟慈、于家村、染坊庄、陡岭后、石崖子、高家庄、龙王庙4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截止2002年末,张应镇总人口31923人,其中男性16126人,女性15797人,男女比例为102:100;农业人口30885人,非农业人口103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85.6人。人口出生率为11‰,死亡率为8.4‰,自然增长率为2.6‰。人口以汉族最多,另有满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20人。
自然条件
地形全镇地势为西部、北部、南部高,东部低呈盆地状,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山脉域内南部的低山丘是崂山支脉的延伸,主要有王子山、庙子山等,其中庙子山海拔最高为195.7米,王子山海拔121.3米。河流域内主要河流有洋河,南发源于福山,经臧家庄流入洋河镇境内,流程为14公里。
土壤全镇土壤以棕壤为主,其特点是质地粗,土质薄,并夹有大量的鹅卵石和砾石,养分含量低,耕地土壤质地类型为沙土。植被境内有树林面积2.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6%,属华北落叶阔叶林带,树种以杨树为主,分布于洋河流域。丘陵区有黑松零星分布。经济林种以苹果、葡萄、杏、梨为主。道路绿化以速生杨为主。
自然资源土地总面积12.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蔬菜地3000亩,果园8000亩,其余为粮田和其它经济作物。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域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刺猬、鼠、狐狸、黄鼠狼、蝙蝠、麻雀、鸽、鹰、猫头鹰、蜻蜓、蜘蛛、蝉、螳螂、蝼蛄、蟋蟀、蚊、蝇、蝗、青蛙、蛇、蜥蜴、壁虎等。
域内野生植物主要有:苦菜、荠菜、灰菜、马齿笕、地肤、草藤、马唐、蒲公英、酸枣、车前菜、枸杞等。
水产资源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泥鳅、甲鱼、鲇鱼等。
对外开放
全镇牢固树立发展靠外经的思想,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1993年引进了韩国独资企业---世原鞋业有限公司,是胶州市最大的外资企业,注册资本达5600万美元。不断改善对企业服务,世原公司连续三次追加投资1800多万美元,每年上缴税金达4000多万元,贡献镇财政1000多万元。2002年引进的投资300万美元的润泽皮革有限公司,年产值25000万元,实现年利税2000万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其二期工程已竣工投产,20000平方米主厂房全部采用钢结构建设,新上生产线8条,年可出口15万件高档皮衣。同时,与5家投资超过300万美元的外资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其中青岛东宝皮衣有限公司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预计建成后出口创汇将达3000万美元,税收超过2000万元。
建市以来,张应镇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保持全镇经济整体前进。分别在镇驻地和大朱郭村规划建设了两条经济带。在大朱郭生活区建设生活花园,对工业园进行了美化、绿化,实行城市化卫生管理。在中部硬化了道路,安装路灯70多盏。镇驻地得到美化,同时引导购物、农资经营、农技服务等商贸发展。在南线硬化宝石路及院后村至董张路段,在山洲水库沿岸新建一处旅游区,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场所。由此,形成点面结合、条块分布合理的经济布局。
社会事业
科技全镇以科技为动力,把科学技术推广作为加快农业发展的“推助器”。在镇、村组织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全面负责全镇的科学普及、农业园区指导等工作。科学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创汇农业发展。2002年,建立臧家庄和洋河崖村蔬菜种植示范园,主要种植日本大叶菠菜、日本香葱、日本紫苏、日本五寸人参等,产品全部加工出口。建立西官庄村畜牧业养殖、改良基地,引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新品种进行改良繁育推广。建立西青杨杭村冬暖式大棚示范园区,主要种植荷兰七号胱毒马铃薯。
教育截止到2002年,全镇有中学1处、成教中心1处、小学5处、幼儿园21处。中学教师101人,小学教师159人,幼儿园教师43人,成教教师5人,学历达标律分别为86.7%、100%、72.5%、100%。
全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1989年和1990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起胶州市农村第一座教学楼、试验楼,新建并搬迁了中心小学,内部教育设施配备为一类标准。中学中考录取率居全市农村榜首。1990年9月28日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率南方督察团前来视察了全镇的教育工作。
为合理利用教师资源,2000年采取撤点、并园、并校的措施,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的设置布局进行优化组合,筹资800多万元将全镇13处小学(教学点)调整为5处完全小学。全镇6处中小学有4处创建为“胶州市规范化学校”,5处学校被确定为青岛市标准化工程学校,中心幼儿园创建为“青岛市示范幼儿园”。2002年筹资130多万元建设了教师公寓,并探索实施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吸收70多万元建起了中学餐厅。
文化全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相继建立各种文化和体育设施,群众性文化丰富多彩。各村、企业、学校普遍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和门球场。截止到2002年,全镇共有图书室55个,藏书20多万册。每逢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全镇都要举行各种演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镇有老年活动室50个,门球场28个,文体团队12个,逐步形成大孟慈茂强剧团、高山沟村的秧歌队和大朱郭村的老年门球队等专业团队,进一步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卫生全镇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截止2002年末,全镇有卫生室29处,个体医疗诊所6处。个体医生、乡医生有40人,其中医士8人,医师32人,中专学历的有39人,大专学历1人。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疫苗接种建证、建卡率达到100%,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张应镇卫生院共有职工3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1人,其中大专学历4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人,中级职称4人。2001年达到青岛市规范化接种门诊。
体育全镇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健身设施不断健全。截止2002年末,全镇有门球场地26处,篮球场7个,排球场7个,乒乓球场10个,羽毛球场8个。
人民生活建市以来,全镇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2年,全镇有企业职工12630人,为农民增收3725万元。人均纯收入4800元,人均消费支出2600元。全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
2006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增幅20%;地方财政收入2750万元,增幅35%;农民人均纯收入5798元,增幅8.5%
距市中心25公里,青岛港55公里,青岛国际机场55公里,黄岛前湾港深水码头45公里。南界胶南市,北邻高密市,附近有济青、胶州湾、同三以及在建的济青复线等四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黄及胶新等三条铁路经过,是胶州市西南部经济中心。
张应镇和有关部门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被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优秀基层综治办”,被青岛市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四五’普法先进乡镇”,被青岛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评为“老干部先进活动室”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镇共有三资企业4家,镇村企业22家,主要生产制鞋、纺织、矿泉水、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境内大朱戈工业园区是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沿“三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已实现六通一平,拥有资产4600万美元、胶州市最大的外资企业--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最近又和一投资500万美元的意大利家具制作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不久将落户园区,另有4个项目在洽谈中。初步建成洋河崖、朱戈刘南洼和石崖子三个精品农业园区,形成了大椒、大扁杏、土豆、日本紫苏、大葱、果品、瓜菜、黄烟、畜禽、淡水养殖八大商品生产基地,并建有张应、朱戈、朱戈刘、孟慈、河流史五大主要集贸市场。
境内胶诸、胶陈、王张公路纵贯东西,城董、朱黄、张河公路横穿南北。设有邮电大楼两处,无线通讯塔两座,电话装机容量达20000部。拥有胶州市乡镇最大的变电站之一(11万千伏安)河优质的矿泉水地下水线源头,水利资源丰富,日供水量可达2000立方米,能充分保证工农业用水。境内土地平整,水电充足,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先进,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河第三产业.
2006年8月,我镇被国家民政部评为首批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我镇司法所是青岛市基层司法所中唯一获“全国先进司法所”这一殊荣的先进单位。我镇还先后荣获“山东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五个好先进党委”、“青岛市文明示范镇”、“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青岛市老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青岛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社会文明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中小学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不断创新发展。建成全国第二家、山东省首家家庭寄养养护基地--东张应孤残儿童养护教育活动中心。加大全镇道路、供水、水利等设施建设力度,新修道路4条,里程达26公里;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在3个村新修了自来水设施,在2个村改建了自来水设施。投资140万元,修建了大埠岭水库干管输水延伸工程、铁匠沟水库加固除险工程等多项水利基础设。镇财政拔出80多万元实施“五项救助工程”,对全镇360户共565人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救助;积极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使全镇69户残疾人家庭住进了新房。孤残儿童养护基地由原来的村管改为镇管,家庭寄养的范围向周围村庄发展,寄养儿童的数量由原来的22名增加到现在的150名。全镇25个村级卫生室达到青岛级标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张应镇 - 优势条件
张应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的庙子山和山州水库库区,地域辽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素有“长寿之乡”之称。全镇面积8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辖48个自然村,共3.2万人口。境内土地平整,水电充足,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工业及外向型农业。
张应镇地处胶州市西南部,四周略高于中部,丘陵地占70%(主要分布在镇南部和北部),平原地占30%(主要分布在镇中部),林木覆盖率20%。平原地域土壤以粘土和沙壤土为主,丘陵地域以棕壤土为主。
·交通条件
张应镇大朱戈工业园是胶州市西南部经济中心,是全市毗邻青岛市区及前湾港的最佳投资区域,属青岛1小时经济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物阜藏丰的资源、方便快捷的交通、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发达的现代设施,发展潜力巨大。境内的省级干线朱诸路、营里路、董张路与济青、环胶州湾、同三、在建的济青南线高速公路及204国道等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距青岛国际机场、前湾港均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正在修建的济青高速公路南线在我工业园南端留有出口,建成通车后,大朱戈工业园到前湾港仅15分钟车程,到青岛市区仅30多分钟车程,很利于外贸出口型企业的发展。
·水文气象
张应镇处于温暖带亚湿润气候大陆区鲁淮气候区内,为东南亚季风区大陆型气候,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相对湿度71%,降雨量705.8mm,日照时数2573小时,全年无霜期210天,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洪涝、干旱、台风、冰雹、寒流等自然灾害偶有发生,但危害不大。
·发展前景
张应镇产业特色鲜明,已经形成以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制鞋业;以青岛众智纺织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纺织业;以青岛润泽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皮革服装制造业;以青岛博威实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玩具制造业;以青岛石本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食品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木器加工、矿泉水、机械制造等当地传统产业已初具规模;另外,新培育发展的新型材料、精细化工、仓储物流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园区经济呈现一片蓬勃发展的局面。
张应镇大朱戈工业区目前已落户工业企业80多家。镇驻地民营经济区一期规划227亩,已落户民营企业40多家。农业建成四大基地:以臧家庄、洋河崖村为中心的全市最大最优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镇驻地为中心的无公害烤烟基地;以辛屯、白庙子为中心的速生林示范基地;以前芦、后芦为中心的山区旅游开发基地。
胶州市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翼、启动西南翼”的战略部署,大朱戈工业园作为胶州市西南翼的工业中心,城镇职能以发展现代加工业为主,承接了青岛市与山东内陆及华北地区联系的重要任务。
张应镇 - 主导产业
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是韩商独资企业,投资总额4000万美元,注册资本2200美元。公司自1994年正式投产,现有职工1万余人,主要为耐克品牌加工生产运动鞋,产品全部出口,年创汇额在一亿美元。
青岛润泽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是韩国独资企业,注册资本320万美元,2003年2月投产,员工2000名,拥有20条国际标准皮革服装生产线,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皮衣生产厂家,同时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皮衣出口企业之一,年产600万件套,产品全部出口,年创汇3500万美元,利税1000万元。
青岛博威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大朱郭工业园内,2002年建厂,投资总额5000万元,员工1200人,主要为沃尔玛公司生产毛绒仿真玩具,年产量120万打,产品全部出口。
青岛嘉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美国独资企业,属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建厂,员工1000人,总投资800万美元,主要生产塑料包装及纸制品包装,产品主要为出口,年创汇3000万美元,利税3000万元。
青岛石本食品有限公司是外商独资企业,总投资600万美元,注册资本200万美元,员工100人,主要生产有机蔬菜、调味品、保健品等。产品主要供出口,年创汇600万美元,利税800万元。
青岛南阜神泉矿泉水有限公司为青岛酒厂投资设立的老牌内资企业。该矿泉水产于张应镇东安家沟村,属于低矿质化度,低钠、含锶、偏硅酸、重碳酸钙型国家级优质天然矿泉水,内含二十多种有益人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张应镇 - 招商引资
张应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努力营造“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的优良投资环境。将投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政府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只要是企业提出的问题都要认真研究、迅速解决,以企业满意程度为衡量工作的标准。镇投资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每个项目从落户到建设、投产、经营的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的服务机制。
·投资环境
张应镇大朱戈工业园自1993年建园以来,始终坚持园区带动战略,高起点、大投入规划建设工业区,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园区内四纵三横七条主干道14公里,约42万平方米;园区内建有14.5万千伏安变电站及专用供水站(日供水能力10000立方米),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完善,区内现已实现五通一平三化。园区一期规划2.7平方公里已经全部填满,二期规划7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完成规划,正在加大资金投入,抓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张应镇投资软环境及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由于多年合作,大朱戈工业园与青岛海关、商检等业务部门结成了对口支持单位,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上门为企业服务已成为惯例。再加上大朱戈工业园自建园以来就建立了一支优秀的专业服务队伍,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的服务机制,镇投资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来投资的每一个项目从落户→建设→生产整个过程中提供全程服务,正是我们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了企业能够安心生产,坚定了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
张应镇民风淳朴,张应人民诚实忠厚、出苦耐劳,受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的影响,劳动技能和自身素质比较高。我镇有劳动力1.5万人,胶州市职业中专、职工中专可专门为投资项目培养技术工人,保证企业用工按需、定向、定量。张应镇已连续六年被青岛市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为搞好对企业的服务,先后将经贸办、投资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邮局、网通公司等服务单位迁到园区集中办公,同时成立园区警区、监察中队,为企业从落户手续办理、招工服务、土地手续办理、治安巡逻、安全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提出“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为企业上门服务,让企业不走出厂门也能办事。建立经贸办工作人员包企服务、负责制,领导干部定期走访企业制,各工作片还指定招商联络员,定期与企业负责人联系座谈,到企业了解情况,一方面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及时加以排除;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生产等方面的了解,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逃逸的现象的发生。
·优惠政策方面
通过引进投资大的项目、培育特色产业项目,培育科技含量高项目,大力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对工艺先进、发展潜力大、对地方财力贡献大、让老百姓受益的项目适当放宽政策,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更加优惠的政策,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使这些企业在很短的时间迅速发展壮大。
张应镇 - 工业、农业
“十五”期间,全镇继续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园区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法制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奥成功的机遇,加快发展,把张应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城镇。
农业全镇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调控和发展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将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民致富的另一途径,开辟了臧家庄无公害农业园区、西官庄绿然养殖基地、黄烟种植示范区、南部高效农业区。2003年,新发展无公害蔬菜3000多亩,黄烟2000多亩,为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完成南部山区开发5000多亩,每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在10%以上。
林果业近几年来,全镇通过采取鼓励和激励政策,结合山丘区开发,2001年和2002年发展干果8000多亩,果品系列达到10多个,其中陆奥苹果被评为青岛市优质果品。随着群众认识的程度提高,植树造林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截止到2002年末,全镇造林面积达2.8万亩,林业覆盖率达26%。
工业按照工业立镇的思路,规划建设工业园和民营经济园,每年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园、民营园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坚持外资、内资、民资“三资”并举,先后有近80家企业落户“两园”。纺织、矿泉水、石料开采、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重点行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新开辟服装、纸制品、玩具、食品、餐饮、旅游等11个行业,全镇经济总量不断膨胀,200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出口交货值4160万元,销售收入8.76亿元,利税总额236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00多万元。
国内贸易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推动市场经济的主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居民收入的增加,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外来人员不断增多,直接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全镇围绕朱诸、营里、董张公路进行路域开发,建有张应、朱戈、朱戈刘、孟慈、河流史、洋河崖六大主要集贸市场,在工业园区商贸区和生活区,规划建设贸易网点和市场4处。
·工业园区
1993年经青岛市政府批准设立、由山东省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胶州大朱郭工业园,按行政区、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娱乐区进行总体设计,在园区内新修益寿路、朱戈路,加长、硬化幸福路、府前路、招商路,形成四纵五横九条主干道。面对工业园内一期开发项目已经全部填满、二期开发用地已经批完的现状,镇党委、政府将工业园区重新进行规划,向南延伸到小草泊村后,西到西官庄,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扩大了工业发展的空间。在院后民营小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安家沟民营小区和石崖子民营小区,不断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使民营经济园初步达到五通一平,为村级招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张应为中心的西翼,规划了以大朱戈为中心,辐射铺集、里岔的胶州西海岸经济开发区,已向省发改委申报。待这一新的省级开发区审批设立,一个高标准基础设施的园区,将为张应的超常规发展打造新的平台。
·特色农业
在东南部,以农业为主,以辛屯、白庙子为中心辐射发展“万亩速生丰产林”,以臧家庄,洋河崖为中心辐射发展“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前芦、后芦为中心辐射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优质有机茶、干鲜果、奶山羊养殖等特色农业,引进了投资2.8亿元的大连九羊奶业项目,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存栏6000只羊的奶山羊养殖基地,同时建设一期日产羊奶100吨的羊奶加工厂,引进集养殖、加工于一体年产肉羊1000只的鑫羊牧业项目和年可育肥1000头牛的鲁西肉牛养殖项目等6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中部,以三产为主,以院后、安家沟,大孟慈为中心,建设特色民营经济小区。努力打造以松村有机茶场为龙头的“少海咏春”有机绿茶基地和以小草泊为中心的“早凤王”张应蜜桃基地。
张应镇 - 重点企业简介
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是张应镇引进的一家韩国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投资总额4000万美元,注册资本2200万美元,公司占地面积190亩,总建筑面积94082平方米。公司于1993年签约,1994年正式投产,目前所有注册资本金已全部到位。主要生产耐克跑步鞋、训练鞋、篮球鞋、专业跑鞋等。
青岛乔登家具有限公司是我镇今年引进的一家台湾独资企业,总投资2000万美元,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占地面积240亩,计划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该公司是台湾一家生产钢制家具、厨房用品的大型知名企业,主要生产铁管组合家具,铁管家具,折叠椅,沙发床,双层床,金属床,金属铁管,户外家具,海滩休闲椅等。产品主要销往台湾、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建设施工。
青岛佳宏燃气有限公司是中港合资企业,投资总额2000万美元,注册资金1250万美元,主要提供居民生活燃气,该项目已于9月份举行奠基仪式,目前正在准备项目开工事宜。
张应镇 - 村务公开
近年来,胶州市张应镇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了全镇村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强化领导有保障
2008年,针对审计工作薄弱的情况,张应镇成立了专门的审计小组,充实了审计人员,对各村的财务进行定期审计,防范问题隐患暗中蔓延、滋长。
强化审计工作只是张应镇抓好村务公开工作的一个缩影。张应镇党委强化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工作组,并细化工作职责,全镇48个村都确定了一名机关干部负责落实,对村务决策、收支审批进行监督。
在构建起一个领导、落实、监督网络的基础上,张应镇党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除了研究常规性的村务公开工作外,还深入剖析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推动了村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完善制度求规范
每月27日,镇包村干部都会到各村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召开村务会议,听取村“两委”的本月工作报告和下月工作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报告和计划,填写村级政务归档表、村务公开榜和村务事项办理与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表报批,最后由村“两委”张贴在村务公开栏上,向群众公开。
为了增强村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张应镇创新多项举措,全面建立并严格落实了“五项制度”。一是全面实行村级财务代理制度;二是严格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制度;三是认真执行村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完善村务公开考核制度;五是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各项制度,使村务公开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创新工作求实效
“村务公开,一定要真公开,不能掺一点水份。”按照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张应镇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了村务财务问题的发生。
该镇界定了重大村务工作和日常村务工作的范围,并分别规定了议事程序,使村“两委”联席会、村民主议事会等在村务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保障了村级事务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落实。
为保证公开效果,张应镇定期对各村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督察,同时不定期、不打招呼地对各村和有关部门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察。在督察中细心发现问题,积极研究对策,并认真加以指导,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质量逐渐提高。
“强化领导、完善制度、创新工作”,张应镇靠着这三招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民主管理氛围,使村务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履职行为更加公开、透明,村干部和村民的民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